强联智创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自动化系电子信息专业)在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医疗基地神经外科技术成果转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临床医工分会理事,北京市工商联医药健康产业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传创领工博科学技术协会大健康委员会副会长;参与并见证中国神经介入行业20年发展历程,曾任强生中国神经外科事业部全国市场总监。荣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城领军人才”称号及“创客北京2024”医药健康产业特等奖、2023HICOOL全球创业大赛优胜奖、“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科创新青年30人”“最值得关注的商业女性领导者”“健康中国先锋企业家·人物奖”等多项荣誉。
2022年9月,强联智创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秦岚重返校园,来到清华大学攻读创新领军工程博士(自动化系电子信息专业)。她笑称,这段求学经历圆了自己高考时没有实现的“清华梦”。
“高中阶段我的数学成绩很好,按照原本的学业规划我应该去学算法,也算是误打误撞到首都医科大学学了临床医学。”秦岚说。十年创业,强联智创在治疗端推出全球首创的AI导管塑形机器人,大幅提高微导管一次性到位成功率,帮助医患降低手术风险;在决策端推出颅内动脉瘤稳定性评估算法,辅助医生和病人在脑血管病最关键的治疗决策上做出最优解。如今,强联智创作为“人工智能+医疗”的典型代表,已成为脑血管病智能诊疗领域的龙头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称号。
在中国,成人颅内动脉瘤患病率高达7%(国外患病率仅为2-3%),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其病死率高达60.2%~73.3%,且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再出血者死亡率超二分之一。微导管塑形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关键手术技术。但由于脑血管结构复杂多变,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形态角度各异,因此微导管塑形操作颇具挑战。
2014年,秦岚离开外企开始创业之路,通过市场推广平台挣到了第一桶金。此时,是投身耗材的红海市场,继续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型产品,做“迭代式创新”的国产替代品?还是从根本上解决手术中的卡脖子痛点,从零开始进行原创科研?面对抉择,秦岚和团队选择了后者。
“我们可以选择做进口替代,但我们没有走那条路。我们想要解决手术里最难的‘微导管塑形技术’。”在传统手术中,医生只能基于复杂的脑血管二维图像进行三维空间结构的想象。对于复杂的动脉瘤而言,传统手术方式难以保证微导管在术中一次性输送到位和稳定支撑,导致医生反复进行塑形操作和导管推送,增加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风险;而且这项技术非常依赖专家成熟的经验和精湛的手法,难以普惠更广泛的患者。
随后,秦岚和团队在咖啡馆里定方向、医工结合开脑洞,在国内外没有可参考的成熟技术范式的情况下,开启了原创研究之路,并于2016年成立了“强联智创”。
经过三年的原创研究,UKnow®微导管塑形算法基本成熟。相比于传统手术基于二维图像想象三维空间结构,这种算法能够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自动给出最优的微导管在血管内的走形路径和头端形状,提供精准的量化塑形参数,让临床医生能用眼睛真正看见脑血管三维图景,找到病变部位,并根据软件提供的最优解进行微导管塑形,而非在脑中想象。2018年,强联智创团队决定在华山医院进行第一次临床手术的验证。
2018年华山医院首台临床验证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与强联智创团队合影,左3是强联智创秦岚,左4是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顾宇翔教授
首台手术,医生特地挑选了一个超高难度的颈内动脉的动脉瘤。面对困难,AI治疗方案不负众望:微导管一次推送、秒级到位,为后续的弹簧圈输送过程提供了强力支撑。这一结果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强联智创也由此完成了全球首例UKnow®微导管塑形算法的临床验证。微导管塑形技术第一台临床手术成功的消息立刻就传遍了华山医院。当天,华山医院的另一台手术中遇到微导管塑形困难,医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强联智创团队求助。和第一台手术的周密准备不同,在临时接到任务的情况下,强联智创快速给出微导管塑形的方案,帮助医生在20分钟内成功地完成了手术。
“在情况非常复杂和手术非常紧急的两种情况下,同一天内的接连两台成功手术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秦岚说。自此,Betway-官网平台一颗中国原研原创的创新之星冉冉升起,它建立在锲而不舍的探索和千锤百炼的尝试之上,凝聚了可敬的初心和可贵的决心。
尽管首台临床手术获得成功,但每到一个新的城市进行产品推广,秦岚和团队都会面对质疑和阻力。“有医生认为这项技术是在培养‘傻瓜医生’,也有医生把AI简单地理解为是‘向人学习’,”秦岚说,“数据标注和深度学习确实是向人学,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融合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里面。我们没有让AI做那些重复劳动,而是让AI去处理人类难以解决,而AI又恰好擅长的事情。”
“UKnow®Risk颅内动脉瘤辅助评估软件”能够在决策端评估脑动脉瘤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稳定动脉瘤可以持续定期做检查,不稳定的则需要尽快手术。“只要是手术,就一定存在并发症。我们要做的是用AI算法评估脑出血和手术哪一个风险更高。”秦岚说。
在一次推广中,一位对产品持怀疑态度的医生让强联智创使用“UKnow®Risk颅内动脉瘤辅助评估软件”为患者的病情打分。根据软件的判断,患者的动脉瘤是高风险,需要尽快手术。得知这一结果,医生顿时对这项技术另眼相看。原来这是医生曾经接诊的一位患者的病情,就诊时医生根据经验判断,患者的动脉瘤是稳定的,无需做手术。然而患者回家后三个月,动脉瘤破裂,患者抢救失败去世。患者的去世成为医生心理的一道坎,医生满怀遗憾地说:“如果当时就有你们的技术辅助决策,我可能就会改变决策,不至于发生后来的悲剧。”
另一次推广中,医生使用“UKnow®Risk颅内动脉瘤辅助评估软件”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辅助决策。患者左右两侧各长了一个动脉瘤,且情况复杂必须开颅。这时医生面临两难的抉择,先开左边还是先开右边?风险评估后,医生认为右侧动脉瘤是高风险,左侧动脉瘤是低风险,而评估软件的结论则刚好相反。最后,医生听从了评估软件的建议,对评估软件认为的风险更高的左侧进行了开颅手术。术后医生告诉秦岚,他看见鼓包非常薄,像马上要吹破的气球一样,是一个特别高风险的动脉瘤,和AI的判断一致。半年后,医生对患者的另一侧动脉瘤进行了手术,开颅结果同样印证了AI的判断。
面对推广中的质疑,强联智创用产品的实力回应,让“UKnow®Risk颅内动脉瘤辅助评估软件”得到了更多医生和患者的信任。
强联智创刚刚成立时,公司里没有人懂融资。2017年,经朋友介绍,秦岚和创始人团队才第一次见了“投资人”。“当时我们对投资一无所知,跟投资人见了几面,就完成了第一轮融资,”秦岚说,“那时候市场环境好,融资很顺利。”
2023年,资本市场大环境的变化让秦岚感受到了融资的压力。原创研究是一场长跑,一个简单算法的背后可能是十几年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因此只有保证利润才能维持后续的研发。秦岚认为,对于做原创研究的科技企业而言,获得利润后要善于分配,“如果把利润完全消费掉,则意义不大;把利润继续投入到研发中才有利于后续的发展。”
在逆境中,强联智创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则:做自己最熟悉的产品,先看到场景和痛点,再反过来拓展技术路线。不盲目追风,不盲蹭热度,而是深耕一个赛道,让产品始终保持着领先者的优势。正因如此,强联智创不害怕模仿者和竞品。
“这也算是坚守初心吧,”秦岚说,“简单的跟风会让你获得顺境中的短暂成功,但难以扛过许许多多的逆境。”
对初心的坚守、对产品的自信、对研发的合理投入,帮助强联智创在逆风中前行。2023年和2024年,强联智创先后得到了烟台市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资金支持,在资本市场的寒冬里如火如荼地开展研究。
脑血管病智能诊疗创新中心揭牌仪式(由左至右为: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高斌教授、强联智创秦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冯建江教授)
强联智创和清华有很深的结缘。除了秦岚,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杨光明博士、董事会秘书訾威、总工程师李建军也毕业于清华大学,“从分工来看,我的角色更像产品经理,负责确认痛点,设计产品,对接医疗资源,在医疗和研发两边做‘翻译’”,秦岚说。
2022年,秦岚进入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自动化系电子信息专业)攻读博士专业,师从冯建江教授。与此同时,强联智创也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冯建江教授团队等多所高校的研究团队合作,成立了“脑血管病智能诊疗创新中心”,强势开启医工结合2.0时代,打造医校企合作全新生态、科研成果转化全新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医工结合,把学校验证过的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算法集中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阶段。同时我们也希望从清华引进‘好苗子’,提前介入我们的项目中来,形成项目的后备力量。”
在与清华师生合作的过程中,秦岚不断赞叹他们严谨的技术、深度的思考:“他们做到了‘行胜于言’,尽管他们更偏内向,但有很好的技术敏感度和丰富的原创性想法,能够紧追全球最前沿的技术。”但秦岚也敏锐地发现,学校场景与实际场景的差距非常大,会导致学生出现“拿着高射炮打蚊子”的现象,即难以把好的技术转化到合适的场景中。“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爆品,是一个好公司经营的逻辑。想要把每一步都落实,除了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秦岚认为,找到一个能兼顾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合作伙伴,是从学校的象牙塔向现实的大舞台转变的重要一步。而校企合作的新生态,能够让强联智创成为学校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帮助优秀的博士生们在市场中找准定位。
对于女性企业家的优势和局限,“一把手”秦岚有自己的见解。在她看来,很多优秀的女性会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框架,认为自己必须照顾家庭、必须温柔贤淑,在面对机遇时容易放大自己的缺点,将机会拱手让人。
“在科技企业中,女性创业者反而更有优势。”秦岚认为,女性创业者更容易团结优秀的合作伙伴,更善于发掘不同人才的长处,让优秀的人才在研发、营销、管理等不同领域各司其职。此外,女性创业者的包容和韧性也让她们更善于解决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摩擦和冲突,成为员工之间情感和纽带的链接。再者,相比于追风口获得即刻的奖励和反馈,女性创业者更具耐心,更容易促成公司在一个领域中长期深耕。
“我可以很温柔,也可以很严厉;可以表达感情,也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女性不应该被传统思维所规训,不应该甘于做一个好的助理、一个好的副总,而是要勇敢往前迈出那一步,成为能统领公司所有人的一把手。”“没有人天生就会做领导。女性要敢于做关键决策,并勇于承担责任。”秦岚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强联智创产品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接受并主动学习这项技术。除了吸引国内医学界的目光,强联智创的产品也名扬海外,得到很多国外医疗团队的信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秦岚和团队也在努力学习企业出海经验,以应对不同国家的法规和市场要求。从十年前决定研发一个小的塑形技术,到十年后准备拓展海外市场,强联智创始终脚踏实地,坚守初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在医疗行业的每一次变革,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坚实脚印,更是行业破局的信号灯”,秦岚说。
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和科研的高校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学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积淀深厚,始终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众多清华人已成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水木清华》AI专刊(总第134期)汇集了多位院士、教授及行业专家对人工智能时代多维度的思考与建议,特别报道了近50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AI企业及平台,充分展现了清华人在引领智能变革、赋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贡献。
《水木清华》创刊于2010年1月,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办刊宗旨为:关注全球科技和发展态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总结和报道高校成功毕业生的成长道路,促进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率和创业能力,为清华校友和国内相关人士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