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队刚用一场三分暴雨浇灭关岛,12进八的战场上,他们的传导球快得像按下快进键。 前场篮板冲抢凶悍,挡拆配合行云流水,尽管三分手感还没完全点燃,33分大胜已经足够触目惊心。 吕俊锡在关岛战末段意外复出,10分钟内4投全中砍下9分4板,这把锋线尖刀突然插进中韩对决的棋局里。
中国队的王牌在禁区。 胡金秋小组赛场均14.7分,挡拆顺下命中率飙到90%,站着就能让韩国矮个内线头皮发麻。
但隐患藏在光环背后:替补席上的余嘉豪状态跳水,李祥波身高只有2米01,万一胡金秋被包夹或陷入犯规泥潭,内线优势可能瞬间蒸发。 韩国人早算准了命门,他们专抓失误打反击,中国小组赛几次“断电送分”,正是他们最爱的节奏。
移动速度慢0.1秒,在韩国快打旋风面前就是致命伤。 小组赛三战,余嘉豪场均15分钟拿8.3分5.3板,数据看似光鲜,实则是首战沙特15 7撑场面。
之后两场攻防两端副作用明显,防挡拆时像陷进泥沼,退防慢半拍被央视解说批“眼神防守”。 打约旦一役,他14分钟仅得6分5板,正负值全队垫底,对方小个子后卫塔克轻松突破他镇守的禁区。
防守端亮出三招杀手锏。 赵睿、程帅澎化身“人形膏药”死贴李贤重和柳基相,宁可放突破也绝不给空位三分,毕竟韩国篮下终结能力连黎巴嫩都打不穿。
朱俊龙们苦练“逢掩护必挤过”,就等给韩国射手“上强度”。 篮板战场更残酷,韩国场均丢12个前场板,胡金秋和朱俊龙要用二次进攻碾碎对手。 苏群说得直白:“让他们突进来挨帽,咱们用身高打大人揍小孩”。
当余嘉豪的短板撞上韩国快攻,郭士强掏出了秘密武器。 2米01的李祥波在CBA场均抢2.8个前场板,和余嘉豪并列联盟第13,甚至压过不少外援。
他小组赛鲜少露面,但训练场上折返跑练到吐,韩国五小阵容的机动性,需要他的弹簧腿来匹配。 王俊杰同样进入轮换名单,郭士强要的是全员换防时脚步不拖沓。
撕碎韩国紧逼的钥匙攥在赵睿手里。 新生代后卫可能扛不住高压防守,老队长必须同时扮演推进器和战术大脑。
他与胡金秋的挡拆是破局利器,当韩国联防收缩,外线埋伏的王俊杰冷箭待发。 高诗岩随时待命接力,目标明确:把球“焊死在手上”,失误超过10次就可能引爆韩国“三分连环雷”。
2013年亚锦赛外线年亚洲杯饮恨。 队长赵睿放话目标直指领奖台,但眼前这关是块硬骨头。 韩国每次遇中国都像打了鸡血,体系成熟度远超个人能力,不管谁上场,传切配合和三分雨从不缺席。
郭士强带了五名后卫,弧顶拼刺刀的意图赤裸裸。 胡金秋预计血战30分钟以上,7-8人精兵轮换掐死韩国命脉。 板凳末端的余嘉豪望着记分牌,他的命运拴在两个变量上:韩国三分命中率是否滚烫,中国内线能否惩罚对方禁区。 若攻防持续低迷,应急预案已启动,李祥波换鞋待命,胡金秋的喘息时间压缩到秒。
2015年长沙亚锦赛的剧本会不会重演? 当年韩国半场三分如雨,下半场却被中国队的紧逼防到哑火。 如今郭士强把赌注押在速度革命上,当2米21的余嘉豪枯坐板凳,2米01的弹簧人冲向韩国炮台,这是战术的胜利,还是豪赌的疯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