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新中国的工业脊梁曾在这里锻造,诞生了一批大国重器企业。眼下,这些老牌国企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全球化战略,向海外市场要增量,书写着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国际影响力的生动实践。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和东部省达曼市附近,两座由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电国际)总包的联合循环电站,正从沙漠中拔地而起。“鲁玛二期和纳瑞亚二期两个项目均采用高效联合循环技术和现代电网调峰能力设计,建成后将为沙特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带来更加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哈电国际战略发展部副经理高可介绍道。
墨西哥曼萨尼约三期项目成功实现倒送电、印度尼西亚达来甘项目正式获颁临时移交证书……作为隶属哈电集团的中国大型电力工程总承包和机电成套设备出口龙头企业,多年来,哈电国际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已覆盖苏丹、厄瓜多尔、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至2024年,哈电国际利润水平连续3年增幅超过70%,2024年利润总额为近8年来最好成绩。
自1983年巴基斯坦古杜电厂建设,中国制造的大型发电设备机组首次走出国门,“迄今为止,哈电国际执行境外大型项目约70个,合同金额总计230亿美元,总装机容量近60000兆瓦。”高可说。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24年中国企业新签约境外电力项目759个,合同额总计6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哈电国际以32.99亿美元的业绩位列2024年中国企业境外电力项目签约额排名第5位,海外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而在横跨赤道的肯尼亚,一趟趟冷链物流专列正在铁路上疾驰,这些专列使用的车型是由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简称中车齐车)研制的NX70D型冷藏箱运输平车。在肯尼亚这个热带国家,这份稳定的“凉爽”为肯尼亚冷链物流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NX70D型车辆配备有双路独立供电系统,支持外接发电箱,从而为冷藏集装箱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中车齐车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周娇说,该车的成功研制实现了集中供电技术在铁路共用平车上的首次应用,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等特点。
作为非洲铁路装备的关键供应商,中车齐车长期致力于为非洲提供各类优质的铁路货车产品,至今已向坦桑尼亚、肯尼亚、尼日利亚等11个非洲国家累计出口超过7000辆铁路货车,显著提升了当地铁路货运能力。面向全球市场,该公司目前已累计向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铁路货车4万多辆。
攀登技术高峰,树立先进标杆,是大国重器企业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关键跃升。创新是这一步的扎实基底。在外行人眼中外表“粗笨”、缺少光鲜亮丽元素的铁路货车,其实创新元素与科技含量并不少。
在中车齐车公司,周娇指着一款自主研发的ZK1型转向架介绍,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转向架对轴承、侧架、制动梁、弹簧减震等每一单独部件和组搭都有极高要求。这款产品通过了北美铁路协会(AAR)认证,成为我国首个获批在北美铁路运行的铁路货车转向架,中国货车技术标准体系也成为与美国AAR、欧洲UIC等标准并行的国际标准体系。
2024年9月,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在中车齐车下线,对重载铁路货运装备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中车齐车联合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等单位,历经三年,攻克了复合板材大部件一体化制备等关键技术难题。披上新型轻薄高性能“外衣”的铁路货车车体自重较同类铝合金材料车体降低20%以上,自重系数低至0.22,具有更轻更节能、强度更高、环境适应性更强等优势。
在关键技术之外,先进的综合方案也是帮助中国标准出海的重要推力。“业主或当地政府在选择施工或技术标准时,其配套成本和行政成本也是影响抉择的重要因素。”高可说,中国制造业加工水平强,产业种类全,产品质量好,在项目整体配套上具备优势。
以哈电国际为总承包方的印尼万丹电站便具备这样一颗“中国芯”。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等主机设备均由哈电集团所属企业生产供货,大部分辅机也产自中国,主要参建单位也都是中国企业,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链出海。在最新签订的沙特鲁玛二期和纳瑞亚二期联合循环项目中,四大管道、水泵等主要设备大量使用中国产品,土建和安装作业也分包给中国企业完成,提升了国产设备和国标在国际市场上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深度参与全球化,符合大国重器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深耕当地市场,融入当地发展,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有效推动了海外市场拓展。
哈电国际在巴基斯坦必凯电厂长期运维项目中,创新属地化模式,140人的运维团队仅2名为中国人,其余为外籍员工。在厄瓜多尔,哈电国际建设的900公里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解决了当地南北电输送问题,为厄瓜多尔当地创造了近2700个工作岗位,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车齐车公司在海外市场探索“五个本地化”,即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维保、本地化管理,进一步融入当地。在代表中国标准的蒙内铁路上,中车齐车不仅提供了奔跑的铁路货车,还提供了长期维保服务。多年来,公司先后为蒙内铁路完成货车段修、临修数千辆,完成28000余列货车列检作业,培养肯方员工逾百人。今年4月,60余名肯尼亚本土技术骨干接受公司为期30天的专业培训,提升了肯方人员操作、维保冷藏箱运输车组的能力。
中国企业“出海”不仅优化基建、带去技术,往往也是当地文化与生态的保护者。在苏丹,哈电国际援建学校和幼儿园、修建体育场。苏丹驻华大使馆称赞这些举动“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在阿联酋哈斯彦电站建设期间,哈电国际将施工区内的数万株珊瑚移植到安全区,对鱼类、濒危珍稀物种鹰嘴海龟等进行保护,促进了民心相通。
从黑土地启航,东北大国重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筋骨”愈发强健,成为中国企业竞技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