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空气悬架产品的渗透率上升, 该领域的新进入者增多, 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这是保隆科技(603197.SH)在2024年年报给出的判断。
作为保隆科技的重点培育业务板块,2024年,该公司的智能悬架业务实现收入9.93亿元,同比增长41.80%,占整体公司营收的比重进一步升至14.51%,成为第三大业务收入来源。
不过,智能悬架业务所属的合肥保隆(智能驾驶零部件、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零部件等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12.22亿元(空悬业务占比超8成),净利润仍亏损5,270.30万元。
在具体产能数据方面,2024年,保隆科技的空气悬架(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量为194.11万支,较上年同比增长16.95%;实际销量为180.93万支,同比增长21.71%。不过,库存也呈现大幅度增长,达到42.88万支库存,同比增长48.71%。
其中,作为保隆科技的空悬业务主要客户之一,理想汽车由于配置策略的调整,2024年前装标配空悬系统交付新车同比下滑9.64%。这个数字,在2023年度则是同比增长474.11%。
目前,保隆的空悬产能仍处于快速扩张周期。比如,计划投资6.8亿元的《年产482万支空气悬架系统部件智能制造项目》,预计将在今年12月底达产。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气悬架交付新车82.46万辆,同比增长44.97%;按季度来看,全年呈现逐季抬升势头,去年Q4交付达到28.50万辆,创下季度新高。
进入2025年,空气悬架市场呈现加速增长势头。今年第一季度标配交付20.27万辆,同比增长68.36%;不过,季度环比则是下滑28.88%,凸显市场仍处于波动性周期。
与此同时,大规模产能释放窗口期临近,可能带来的供过于求;以及参与者不断进入,正在加剧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目前,以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供应商为例,孔辉科技位于湖州的基地可容纳空气弹簧总成年产能180万台套;位于重庆的西南生产基地,达产后空气弹簧出货量将达到50万台套/年。此外,该公司还在布局广州和武汉两个生产基地。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去年底,孔辉科技的空簧年产能达80万台套,这个数字相当于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空悬系统的上车总和。
此外,去年6月,凭借问界、小米项目快速上量的拓普集团,位于二部的空悬系统工厂正式落成,新工厂在10月投产后,每年可为100万辆车提供配套,新增年产400万只空簧能力。
加上此前一部工厂的产线万套的能力,整体产能已经达到150万套。而根据保隆科技的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乘用车空簧年化产能在120万支左右,相当于30万台套。
今年3月29日,瑞玛精密发布定增预案(修订稿),拟计划4.39亿元投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达产后实现年产空气弹簧总成160万支、空气供给单元40万支等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的生产能力。
和上次增发预案相比,空气悬架项目总投资额在原计划8000万元基础上大幅增加。目前,扩产项目主体—普莱德(苏州)已收到两家国内车企的定点通知,其中包括某高端品牌。
披露信息显示,定点A项目生命周期为6年,合计预测多腔空气弹簧总成销量为48万套;定点 B项目生命周期为10年,合计预测ECAS(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总成销量为25万台。
此外,和拓普集团类似,同时布局XYZ底盘执行控制系统产品线的伯特利,截至去年底,空气悬架已经完成B样开发验证。按照计划,2025年,该公司计划新增空气悬架产能20万套/年。
目前,中鼎股份的子公司—上海鼎瑜负责主攻空簧产品线,配套硬件产线月,该公司首次拿到空簧前装定点(国内某头部新势力品牌);由于中鼎旗下另一家子公司—AMK在供气单元市场份额处于第一梯队,综合竞争力不容小视。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鼎瑜成立于2021年,制造基地位于安徽宁国,产品类型涵盖单腔、双腔以及多腔空簧等市场主流需求。此外,中鼎股份也在同步推进磁流变减振器产品的落地。
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中鼎股份在国内市场已获空悬业务(供气单元为主)订单总产值约为152亿元,其中,空气弹簧总成产品订单总产值约为17亿元。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过去几年,乘用车空悬赛道的突然爆发,除了自主品牌(尤其是新势力)在高端市场的发力、零部件国产化降本等因素,供应商对于搭载车型价位下沉抱有极大的预期。
比如,国内最早规模化搭载空气悬架的理想,在爆款车型L6上,取消了空气悬架,改为标配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按照该公司的对外说法,空气弹簧版和螺旋弹簧版在多数情况下的驾驶感受非常接近。
比亚迪推出的云辇系列智能底盘,也没有全部选择空气悬架。其中,搭载在大部分中低价车型上的云辇-C,主打舒适的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高阶的云辇-P,则是采用智能液压悬架。
以2024年全年新车交付数据为统计口径,比亚迪(含腾势品牌)旗下车型,标配空气悬架交付量仅为1.45万辆,相比而言,仅标配连续可变阻尼减震交付6.74万辆,FSD可变阻尼减震交付则是达到60.61万辆。
此外,去年开始尝试进军20万元以下市场的蔚来,在乐道品牌的首款车型L60上也同样没有配置空气悬架,也没有采用连续可变阻尼减震,仅仅配置了FSD可变阻尼减震。
而在整体市场空悬搭载车型价位分布来看,以2024年为例,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悬的车型交付量占比最高的仍是30-35万元区间(22.09%),其次是50万元以上(17.67%)。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给出的预测数据,2025年,国内市场乘用车空悬的前装标配交付量预计在110-120万辆区间,同比增速在40-50%左右。
考虑到市场供给的进一步释放,以及玩家的持续进入抢单,产品毛利率预估仍将维持下行趋势。以保隆科技为例,2022年空悬系统毛利率为26.25%,2024年降至22.62%,同比上年下滑1.92个百分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